1、牙齒矯正後會不會鬆動呀? 牙齒本身並不是一輩子待在原地不動,而是處於穩定與移動的平衡中。矯正是通過輕力暫時打破這個平衡,並促進牙槽骨產生骨改建,從而帶來牙齒生理性的移動。牙齒矯正過程中,部分患者會出現牙齒輕度鬆動、酸脹不適、咀嚼無力等情況,屬於正常反應,矯正結束後,這些現象都會消失,牙齒會再次恢復到正常穩定的狀態。 2、矯正是不是一定要拔牙呀? 在矯治錯𬌗畸形時,如下情況可能需要拔牙: 牙列擁擠 :重度擁擠或部分中度擁擠,需要通過拔牙讓擁擠的牙齒在有限的牙弓中獲得足夠的排齊間隙; 牙齒前突 :為了改善牙齒前突或嘴突的情況,需藉助拔牙間隙內收前牙,改善牙弓突度,進而改善面型; 存在需要糾正的咬合問題 :牙齒咬合異常,也是需要有額外的間隙才能得以糾正的; 至於是否需要拔牙、拔牙位置和數目,則需由醫生根據臨床檢查、模型分析等來決定。此外,拔牙並非提供間隙的唯一手段。臨床上還有可通過前後向或左右向擴展牙弓、鄰面去釉等手段獲得間隙。具體哪種手段更合適,需要根據面型,牙弓擁擠度,牙齒傾斜程度等因素綜合考慮,須尋求專業的正畸醫師檢查才能決定。 3、牙齒沒換完,能不能開始矯正呀? 傳統觀念認為,牙齒換完才能矯正,這個觀念相對較片面,牙𬌗畸形其實是一種發育畸形,最好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預防和矯治。“地包天” “小下巴”、面部左右不對稱、嚴重的齙牙和嚴重的牙齒擁擠不齊、各種口腔不良習慣,如咬下唇、偏側咀嚼等,這些均影響面部骨骼的正常發育和口腔功能,宜越早矯正越好。 乳牙期 3~5歲 該期主要針對乳牙反𬌗(即地包天)、下頜前突等錯𬌗畸形,並及時糾正吐舌、咬唇、吮指等口腔不良習慣,預防錯𬌗畸形進一步的發生,進而促進兒童頜面部的正常發育。 替牙期 女孩:8~10歲 男孩:9~12歲 此期出現的局部牙列不齊,一般不必急於矯正,但對於口腔不良習慣、面型異常、前牙反𬌗、下頜功能性後縮等異常情況,則須及時到醫院找正畸專科醫師檢查,確定錯𬌗畸形的病因,以明確治療方案。 因此,在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家長不能忽視孩子的口腔健康問題,切勿錯過最佳時期,避免後期增加正畸治療難度及延長治療過程。 4、成年後還能不能矯正呀? 18歲後,通常只要口腔健康條件較好,牙周狀況允許,成年人也可以進行正畸治療。但是,由於成年人生長發育已經完成,牙齒移動相對較慢,療程較長,難度也隨之增加,治療後比青少年更易於復發,所以正畸治療後的保持更為重要。 5、牙套會不會腐蝕牙面呀? 在牙面上粘接矯治器,是採用口腔專用的釉質粘接劑,在清潔處理過的牙面上固定矯治器兩年左右,治療結束後會去除矯治器和牙面上的粘接劑,不會對牙齒表面產生影響。所謂的腐蝕實際上是因為口腔衛生不好導致托槽周圍牙面產生釉質脫礦,口腔衛生差才是罪魁禍首,在矯治過程中認真刷牙,便可避免牙面脫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