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缺失,實在讓人發愁,不但影響我們享受美食,不敢張口大笑,講話還會漏風!這時候悔不當初也沒用了,牙齒已經掉了,這可怎麼辦? 種植牙是目前針對牙齒缺失常見的修複方法,近年來被越來越多的缺牙人士所接受,但也有很多人因對種牙知識的缺乏陷入各種各樣的誤區。 那真相究竟如何?今天就為大家詳細解釋常見的種植牙誤區。 誤區一:價高只因材料貴 所謂的“種牙暴利”觀點有失偏頗,種植牙的手術成本、修復成本、技術成本、醫療運行成本和醫護人員的勞務價值並沒有被算進去。 種植牙一般選用四級純鈦,不同品牌的價格存在明顯差距,歐美國家種植牙的品質比較出色,整套系統的成本也相應較高。 種植牙系統包括三部分,除了種植體,還有種植基台和牙冠。 經常為人們所忽視的是種植牙的技術成本。種植牙對醫生的技術要求很高。要培養一個成熟的種植醫生,平均需要七至八年,包括訓練和臨床實踐,有些技術還要到國外接受培訓。 誤區二:老人沒必要種牙 和活動假牙、烤瓷牙相比,種植牙價格更貴,經常有孝順的子女想讓高齡父母種牙,卻因價格問題遭到老人的拒絕。 實際上,種植牙對老人的意義頗為突出。 老人因牙齒缺失,導致咀嚼功能下降,營養吸收差,甚至出現營養不良。而種植牙在恢復牙齒咀嚼功能、維護口腔健康方面,明顯好於活動假牙、烤瓷牙。 活動假牙依靠金屬鈎及膠托固定,容易鬆動,僅能恢復部分咀嚼功能。安裝烤瓷牙則必須磨削兩側鄰牙,充當“橋墩”來固定聯體烤瓷牙。 活動假牙因主要靠缺牙處的牙骨支撐咬合力量,容易導致牙床逐漸萎縮。而種植牙不需要損傷兩側的鄰牙,不僅堅固耐用,還可以防止牙骨萎縮。 誤區三:種牙只能維持十年 種植牙有使用壽命,有些牙齒缺失的中年人誤以為種植牙只能維持十年,擔憂種植牙脫落後,因牙槽骨受損,無法再補救。 牙齒的使用壽命與個人維護、口腔衛生情況以及全身健康情況有密切關係。種牙技術在歐洲問世後,最早一批受益者多數是為急需改善咀嚼功能的老人,真正在臨床上能隨訪的時間有限。 但1965年成為世界上首位種牙者的一位瑞典人,和種植牙一起安然度過了40多年,直到過世。 如今,隨着技術的改進和人們對口腔衛生的重視,目前種植牙的使用壽命普遍在十年以上甚至能終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