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缺失應該儘早修補,長期缺牙可能導致口腔中出現牙槽骨吸收、牙齦萎縮等系列不可逆的問題,影響牙齒最終效果。目前,大家比較推崇的種植牙。那麼,為什麼要選擇種植牙呢?相比其他方式其有何特點與優勢呢? 一:種植牙是指什麼? 種植牙是指一種以植入骨組織內的下部結構為基礎來支持、固位上部牙修復體的缺牙修複方法。其中,種植牙包括兩部分:(1)下部的支持種植體;(2)上部的牙修復體。 二:為什麼要選擇種植牙? 原因一:種植牙像真牙一樣好用。 種植牙通過基樁上的固定裝置,固定上部義齒,具有較好的固位與穩定作用,可增加患者的舒適感,咀嚼能力也好。種植牙修復技術,避免以往烤瓷牙、活動牙的諸多弊端,例如,牙齦出血與黑線等常見問題,這種操作是在缺牙區域植入仿生牙根,直接將咬合力傳導到骨床,保護鄰牙與牙槽骨,猶如真牙一般堅固、穩定,且美觀。 原因二:種植牙使用期限長。 資料顯示,瑞典人Sven Johansson保持了種植牙的最長使用壽命記錄,從1967年接受種植牙手術至今,口中種植牙根支持全口固定假牙一直固定比較良好,代表着種植牙最長使用記錄已經達到了50年,並且持續刷新。可見,種植牙的使用期限比較長,種植體與人體組織完美融合,較短時間內融入到牙周組織中,好比長在口腔中的真牙,穩定耐磨,且抗腐蝕。如果自我維護得當,種植牙使用時間至少可達到40年,基本上是可以達到終身享用的目標。 原因三:種植牙副作用少。 種植牙的植體由純鈦材質製作而成,安全優質,且性能比較穩定,不會對牙槽骨與牙周造成明顯傷害,而且可以與牙槽骨逐漸結合成為一體,達到穩固種植牙的目的。種植牙本身是獨立存在的,種在牙槽骨中,無需依靠周圍的牙齒,更不會對其他的牙齒產生不良影響。種植牙的使用功能比較好,方便刷牙、清潔,只要衛生做好,一般來說不會出現牙周問題,副作用比較少。 原因四:種植牙無明顯的年齡限制。 種植牙的實施,不管年齡大小,主要受缺失牙位置的牙床狀態所決定的。人工種植牙與健康狀態以及治療後的維護能力等存在較大的關係。通常來說,一個能夠接受常規拔牙術與口腔手術的健康個體,都可以考慮進行種植修復。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血液病、骨質疏鬆、口腔癌術後需放療、未控制的心臟病及高血壓等患者,不適合立即進行種植修復,在控制這些疾病的基礎上再考慮種植。 三:與其他方式比較,種植牙的優勢在哪裡? (1)使用壽命長。 ①種植牙,在維護得當的前提下使用時間可長達幾十年; ②假牙,幾年之內需要更換1次; ③鑲牙,使用壽命存在較大差別,主要與材質、設計方式、病人咀嚼習慣等有關,有幾年也有幾十年的。 (2)性價比高。 ①鑲牙根據材質可分成烤瓷冠與全瓷冠。烤瓷冠非貴金屬烤瓷材料材質不夠穩定,容易引起牙齦黑線,透光度差,做核磁共振時需要拆掉牙冠。全瓷冠價格數千元,缺失一個,若做全瓷冠,需要將旁邊的兩個好牙磨掉,套上三個冠,價格與種植牙相差不大。 ②種植牙,使用時間比較長,不會出現黑線情況,顏色比較自然,和真牙十分相似,咀嚼功能較好,也不會影響核磁共振檢查,價格與鑲牙差距不大,性價比高。 (3)牙周更健康。 ①假牙。活動假牙並沒有牙根,因此,咀嚼時無法對牙槽骨產生生理刺激作用,基於長期的擠壓作用下,牙槽骨可能出現嚴重吸收現象,引起牙齦退縮。 ②鑲牙。鑲牙會將兩側的健康牙磨小,採取連成冠橋的方式,補回缺失牙,這一方法以犧牲健康鄰牙為代價,磨掉牙釉質的基牙更容易發生蛀牙。 ③種植牙。種植牙可以模擬出自然牙的生理結構,應用純鈦製作而成的種植牙替代真牙根,不用磨損鄰牙。相比來說,種植牙的生物相容性更好,能夠與牙槽骨形成骨結合,不僅十分穩固,而且咀嚼功能較好,咀嚼時能夠對牙槽骨產生生理刺激作用,對維護牙周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4)咀嚼功能更好。 ①假牙。活動假牙容易滋生細菌,導致牙槽骨流失,僅僅可恢復大約30%的咀嚼力。固定假牙對鄰牙造成的損耗比較大,而且磨損部位很容易滋生細菌,咀嚼能力通常可恢復60%左右。 ②種植牙。種植牙咀嚼力的傳導模式以及原理與天然牙相一致,咀嚼能力可達到97%左右,而且可防止牙槽骨萎縮、吸收。針對牙齒缺失患者,不管採取何種方式,都建議儘早修補,以免出現牙槽骨吸收、牙齦萎縮等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