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成年人全口有28-32顆牙,但由於齲齒、牙周炎、外傷等各種原因每顆牙並不能伴隨我們終生。目前在我國八成以上的老年人牙齒數目少於20顆,不僅“老掉牙”的現象層出不窮,牙齒缺失也趨於年輕化。 牙齒缺失對人體的影響 牙齒缺失會對人體造成一系列的影響。前牙的缺失影響美觀及發音功能,後牙缺失影響咀嚼功能。長期缺牙,會導致缺失兩側及對頜牙的位置發生變化,引起食物嵌塞從而造成齲齒的發生。還可能造成咬合關係紊亂進而引起顳下頜關節的問題。 缺牙有什麼方法可以補救呢? 目前牙齒缺失有活動義齒、固定橋修復、種植牙修復等方式。其中種植牙是目前常見且口腔醫學界公認的缺牙優選修複方式,也成為“人類的第三幅牙齒”。 什麼是種植牙? 種植牙是將於人體骨質兼容性高的生物材料(純鈦種植體)植入牙槽骨中,再在上面戴上牙冠。一顆完整的種植牙主要分為種植體、基台、牙冠三部分,種植體相當於我們自然牙的牙根,它可以和牙槽骨形成骨結合,支撐並固定牙齦外的牙冠。所以種植牙並不是“撒下種子”等着它長出來,而是像建築學一樣“打下地基”再在上面搭建。 選擇種植牙的4大理由 1. 種植牙可在缺牙區直接植入,無需基托、卡環、支托,美觀舒適,有利於保持口腔清潔。 2. 種植牙無需磨損周圍健康的牙齒,避免基牙預備可能帶來的不良結果。同時植入牙槽骨,可以延緩骨吸收的速度,保護牙槽骨。 3. 種植牙與牙槽骨緊密結合,更接近與天然牙的生物力學,從而穩定性、咀嚼效率比傳統假牙高。 4. 可以解決傳統鑲牙方法無法解決的難題,比如游離端缺失的牙,傳統固定橋無法完成。 種植牙的治療流程 1. 術前口腔檢查:缺牙3-6個月後,通過口腔CBCT了解缺牙部位骨量、骨密度、距離上頜竇及下頜神經管的距離,以判斷手術的可行性。若牙槽骨條件不佳者,可能需要在進行人工種植牙手術時,同時進行植骨術。在口腔條件符合種植條件後,還需進行術前常規檢查,比如血壓、血常規、凝血功能等。如果血壓、血糖等不達標,需要將相關指標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後再行種植。 2. 植入種植體(一期手術):在缺牙區域的牙槽骨製備特定孔洞,然後將種植體植入其中,放置覆蓋螺絲後對牙齦進行縫合,關閉創口。種植體植入以後,需要等待其與牙槽骨發生骨結合。骨結合長短因人、種植系統、骨質條件而異,一般需要3-6個月。 3. 安裝癒合基台(二期手術):通過X片觀察骨結合情況,如果情況良好,便可以進行二期手術,安裝癒合基台。 4. 取模並進行牙冠修復:等待一兩周,牙齦形態穩定後,就可以進行取模、製作牙冠。牙冠製作通常需要7-10天,等待牙冠做好就可以進行最終的牙冠修復,完成最終種植牙修復。 注意事項 需要提醒的是,種植牙是一種治療方式,不一定適合所有人,需要經過專業的種植醫生進行術前評估。因此,建議患者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在術前和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選擇最適合您的修複方式。最後祝願大家都能有一口好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