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種植牙集采政策的正式落地 越來越多缺牙患者 開始密集關注種植牙的相關問題 前來醫院了解種植牙的患者也逐漸增多 而患者們最常問也最關心的往往是: 網上說三位數就可以種牙 為啥你們卻要這麼貴? 種完牙,不能當天啃蘋果嗎? 為什麼要再等幾個月? 為什麼別人是直接做種植 我卻被告知還要花錢做植骨? ...... 實際上,這與技術和嚴苛的患者條件有關,也與種植牙的材料有關。網絡上不完全的一些科普與宣傳,很容易讓患者朋友產生片面的認知。 那麼, 如上傳言是真的嗎? 讓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一、“為啥網上說三位數就能種牙,你們卻要這麼貴” 種植牙的核心是種植體,它像樹根一樣紮根在牙槽骨里。種植體分兩種:親水型和非親水型,差別在於它們的表面處理。 首先,傳統鈦金屬種植體表面均具有疏水性,因此會排斥液體。而親水種植體則不同,不僅生產時需要避免空氣接觸,儲存時也需要泡在生理鹽水中。在生產和保存過程中,當親水性種植體與空氣接觸時,會形成一層氧化物,使其疏水並排斥液體,因此在使用時,從拆開包裝到完成植入不能超過15分鐘,否則就跟普通種植體沒差別了,這對醫生的手速是個考驗。 其次,非親水種植體要六到八周才能和骨頭長穩,但親水種植體快多了,三到四周就行。特別在頭四周,牙骨和種植體最“脆弱”的時候,親水種植體能激活細胞,讓牙骨長得更快更好,成功率更高,還能讓患者早點用上新牙。 不過,好東西不便宜。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親水植體價格並不低,需要警惕報價過於低廉的產品。 二、“都說種完牙當天就能啃蘋果,我卻要等好幾個月” “當天種牙,當天啃蘋果”這樣的宣傳確實會讓人心動不已。但請記得,真正的美麗與健康,往往需要時間的沉澱與積累。 而“當天種牙,當天啃蘋果”的說法源自即刻種植即刻修復技術,這是一種先進的種植牙方法,它確實能在特定條件下實現快速恢復,讓患者儘早擺脫缺牙的困擾。但這背後,是對患者口腔條件的嚴格篩選——無急性炎症、骨壁完整且骨量充足,二者缺一不可。 理想狀態下,全口多顆植體支持的種植修復或能接近‘即種即食’的願景,但在日常中,更多的是單顆牙缺失的情況,尤其是後牙區域,其即刻修復的成功案例相對較少。即便技術允許,醫生也會謹慎行事,強調術後初期避免硬物咬合,以防種植體承受過大壓力,影響長期穩定性。因此,‘當天種牙,當天啃蘋果’雖讓人嚮往,卻非人人適宜,更需尊重個體差異與科學恢復周期,讓健康與美麗在時間的滋養下自然綻放。 三、“為啥別人直接種牙,我卻還要植骨” 這其實是因為每個人的口腔條件不一樣。就像蓋房子,地基穩固,房子才穩。對於種牙來說,牙槽骨就是那地基。有的人牙槽骨條件好,又厚又結實,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直接種上牙就行。 但如果你被醫生告知,種牙前需要植骨,那可能就是你的牙槽骨不夠了。這就像是在沙地上建房,地基不夠穩固。植骨就是在你的牙槽骨上加一層“肥料”,讓骨頭變得更厚實,這樣種上的牙才能站得穩、用得久。雖然這會讓治療過程稍微長一點,花費會高一些,但卻能讓你的種植牙更成功,且陪伴你更久。所以,別擔心,按照醫生的建議一步步來,好結果值得等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