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缺失牙已成為一個很普遍的問題 它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 在缺牙大軍的隊伍之中 不乏一些90後的出現 越來越多的人飽受缺牙的困擾苦不堪言 種植牙憑借著其先天的優勢 已成為越來越多缺牙患者選擇的修複方式 但,初次接觸種植牙 難免會有這樣或是那樣的疑惑 比如:種植牙過程疼不疼?種植牙安全嗎? 種植過程究竟是怎樣的…… 種植牙可使用多久? 種植牙使用壽命的絕大因素取決於使用者的牙齒護理情況,但,1965年瑞典人Gosta Larssor世界上第一例嘗試接受種植牙,他的這顆種植牙整整為其服務了42年,直到他去世時,種植牙仍然完好無損。 從第一位嘗試種植牙的患者開始,種植牙至今已超過50餘年的曆史。如今,植牙無論在功能上還是視覺上均與我們的恒牙有著極高的相似度,可以媲美真牙。因此,素有人類的“第三幅牙齒”的美譽。 憑借著其先天的優勢,種植牙已成為越來越多缺牙患者選擇的修複方式。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會不少人有著這樣或是那樣的疑惑。今天我們就把大家擔心的內容一次說清! 牙齒種植前大多數人都會問這些關於種植牙,我們整理總結了3個大家問得最多的問題,相信看完後大家會對種植牙有著進一步的了解。 什麼是種植牙 種植牙也叫人工種植牙,是由牙冠、基台、種植體三個部件組成;其種植過程包括下部分的基礎支撐種植體以及上部分的牙體修複兩大部分。通俗地講種植牙其實就是通過小手術的方式將種植體植入缺牙區牙槽骨中,代替缺失牙體,以此為基礎修複缺失牙。 種植體(又稱為人工牙根)經過一段時間後,人工牙根會與周圍組織發生骨結合,獲得骨組織牢固的固位支持,再通過一些特殊的連接裝置與方式支持上部的牙體修複。鑒於種植牙的穩定性以及使用後的感受,在缺失牙齒修複治療中扮演著越來越多重要的角色,如今它已成為越來越多缺失牙人士的選擇。如果醫生檢查後認為骨骼、牙周情況、衛生等條件適合種植牙的話,也是會向患者推薦種植牙進行牙體修複的。 種植的流程是什麼? 有不少人因害怕種牙過程中的創傷和疼痛而遲遲不敢進行修複。其實這很容易理解,說白了,所謂的恐懼感大多都是來自“未知”,當人們不知道會發生或者經曆什麼時自然就會感到莫名的恐懼。如果了解了種植牙的全流程,自然恐懼感也會隨之減弱,畢竟在心理上已經做好了鋪墊。 種植牙簡單來說,可以算是拔牙的“逆過程”,拔牙是在打完麻藥後將壞的牙體連根拔除,而種植牙則是在打完麻藥後將種植體(人工牙根)“種”進去,整個過程是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患者在種植過程中基本不會感受到任何疼痛,也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恐怖。 為了能夠讓大家更清楚的了解到種植醫生到底在自己的口腔裏做了啥,我們將種植流程的過程為大家整理出來,看完它你就會發現,其實種植牙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複雜,更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可怕。 種植牙手術主要分為三期,接下來,我們帶大家來看下種植牙一期二期三期流程。拋開術前的一系列檢查,直接給大家解答: 第一期手術:在牙槽骨上選擇合適的位置制作種植窩植入植體後縫合創口。這個流程時間整體耗時較短,大概用時半小時左右(術前檢測+消毒+種牙)。而植入植體部分,如果選擇技術嫻熟的醫生10分鍾左右就可以種好一顆牙。 第一期手術與第二期手術間隔時間,是需要根據種植體植入牙槽骨後骨組織結合的情況而定,一般在3~6個月骨組織就可以愈合,然後進行二期手術,具體時間因人而異。 如果您選擇親水性種植體,骨結合速度則會縮短。對於本身牙槽骨不好自身愈合能力比較差的體質,是建議采用親水好的種植體的! 第二期手術:上基台的過程。這個流程如下,先把牙齦切開,去除覆蓋基台,安裝愈合基台(幫助牙齦軟組織更快地愈合),然後再縫合。二期手術也比較快,基本幾分鍾即可搞定,但是前期的准備工作比較耗時的,總體下來大概快的話需要半個小時左右。 第二期手術與第三期手術間隔時間,大概2~3周但具體情況是因人而異,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安排三期手術。第三期手術(佩戴牙冠):首先把愈合基台換成永久基台,再佩戴牙冠就完成了整個種植牙的過程。 牙冠主要分為:全瓷和烤瓷兩種類型,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 整個種植牙過程基本為以上三大階段,每個人體質不同,種植時間也會略有差別。雖然種植牙與真牙相似,但我們仍要好好愛護它,想要種植牙齒長久使用,術後的護理也絕不可或缺! 種植牙後該如何養護?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養。想讓種植牙與我們的牙槽骨更好結合,長久地享受它帶來的好口福,術後護理一定要到位了! 當種植牙完成植入後,日常牙齒護理則是後期的重點工作,做好口腔清潔工作,可有效預防種植體牙周炎現象的出現。種植牙後謹遵醫囑,認真完成日常的清潔護理,其實一點也不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