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必要的科學口腔知識,幫助爸爸媽媽們對口腔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讓孩子擁有一口健康整齊的牙齒! 01、牙齒萌出過程 孩子出生後4~6個月開始萌出第一顆乳牙,通常是從下頜的前牙開始對稱性地長出,一直到3歲左右,20顆乳牙就陸陸續續地長齊了。有些小朋友會稍早或稍晚些,爸爸媽媽不用特別在意。 到了6歲左右,恒牙開始長出,有些小朋友是先長六齡齒,有些是從下頜的前牙開始替換乳牙。陸陸續續的換牙過程,差不多要持續到12~14歲左右,這時所有的恒牙都換好和萌出,28顆牙齒就位。 現在有些小朋友5歲左右就開始換牙齒了,這跟他們的飲食和營養吸收都有關系,家長不用過於擔心。 02、什么時候開始看牙醫 新手父母經常會問:“我的孩子第一次去看牙醫應該在什么時候?”答案很簡單:“在他/她第一次生日的時候去拜訪你的牙醫。”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認為:“沒病幹嘛去看醫生?”孩子的牙齒還沒長完全之前,真的有必要帶他們去看牙醫嗎? 有!越來越多學齡前兒童正患有齲齒問題。有些孩子在四歲前就患上了第一顆齲齒,甚至有很多寶寶在2歲時或者更早的時候就有了蛀牙。 因此,擁有早期蛀牙風險的孩子需要在1歲左右就約見牙醫。 要知道,牙齒屬於身體的硬組織,是無法再生的,一旦蛀牙即造成永久的破壞,就算補過了,若沒有刷幹淨也會再生蛀牙,往往越蛀洞越大、越補洞越大。蛀牙不像感冒會好,也不像傷口會愈合,所以預防勝於治療! 03、寶寶不同階段如何清潔口腔 在小朋友萌出第一顆牙齒就要幫助小朋友清潔牙齒了,起初家長可以使用食指裹紗布沾溫水幫助小朋友輕輕擦拭牙齒、牙齦,等到小朋友2歲半-3歲就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使用牙刷進行刷牙了。 04、刷牙方法(巴氏刷牙法) 將刷毛放置在牙面上,順著牙縫,上牙從上往下轉動牙刷,下牙從下往上轉動牙刷,每個部位刷6~8次,然後前移一個牙位,彼此要有重疊,不能跨度太大,以免遺漏牙位。 12歲之前的小朋友應該每半年到醫院或診所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如果等到牙齒出了問題才去,孩子治療的過程很痛苦,也加大了醫生的治療難度。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就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孩子從小就熟悉診療環境,沒有恐懼和抗拒心理,也會更配合醫生診療。所以說,每年一兩次的口腔檢查對孩子一生的口腔健康非常重要。